浏览: 1426 时间: 2021-07-18 热处理 钢材退火的经典诠释(扩散和固溶退火) 扩散退火的目的是弥补浓度差异!当合金元素浓度较高的钢凝固时,合金元素可能会不均匀地分布在微观结构或单个晶体中。这种在单个晶体中的合金元素浓度差异也被称为微偏析。由于合金元素浓度的不同,晶粒内部也存在不同的性能,这可能会削弱组织。这就是为什么必须始终防止这种微观偏析。然而,由于有限的冷却速度,这种浓度差的形成从一开始就无法避免。因此,必须通过后续热处理消除微观结构内的合金元素的浓度差异。可以通过扩散退火来实现。图10:高合金钢的扩散退火在扩散退火过程中,钢被加热到1050°C到1300°C之间的相对较高温度退火。这确保了扩散过程能够在足够大的程度上发生,以便原子能够跨越相对较长的扩散路径。然而,这种退火通常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。 图11:扩散退火的温度范围扩散退火的缺点是由于高温而形成粗晶。虽然这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减少,但延长退火时间是必要的,扩散退火将不再是经济的。如果在扩散退火过程中不能阻止粗晶的形成,则必须再次去除粗晶组织。这可以通过正火来实现。由于微观偏析发生在钢的凝固过程中,通常钢厂在钢锭上直接去除。特别是由于该工艺能耗非常大,且由于温度高、退火时间长,对其要求也很高。 固溶退火 固溶退火的目的是溶解形成的析出相!在焊接或热成形过程中,由于热的影响和不受控制的冷却过程,钢的组织会发生变化。奥氏体钢的情况尤其如此,对于奥氏体钢在500°C至800°C范围内的高温热处理会导致晶界处的碳化物析出。由于电化学性质的不同,在服役时容易发生晶间腐蚀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产生的析出相必须再次溶解。可以通过在大约1000°C到1100°C的范围内的退火处理来实现,如果钢的组织为形变组织,那么再结晶的效果也会出现。固溶退火也被用作价值链的中间步骤,以暂时提高可加工性。导致加工性差的析出相通过退火溶解。如果随后工件快速冷却,则会形成不含析出相的过饱和(亚稳态)固溶体组织。在这种情况下,材料的可加工性暂时得到改善。然后通过随后的冷时效或热时效形成析出相,材料恢复其原始性能。例如,该工艺用于某些特殊铝合金的沉淀硬化。 宋体退火扩散由于 上一篇: 钢材退火的经典诠释(去应力退火) 下一篇: 钢材退火的经典诠释(再结晶退火) 评论 提交回复 分类 铸造技术 炼钢技术 锻造技术 轧钢技术 理化技术 热处理 焊接技术 同类推荐 不锈钢475℃脆性知识 大型锻件的回火 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的选择 钢材退火的经典诠释(粗晶退火) 典型轴承热处理技术应用 淬火加热温度的选取原则 钢材退火的经典诠释(软化退火) 残余应力的产生、分类及去除方法 热处理基础知识30问答疑 弹簧钢的热处理特点 热处理知识(笔记) 铁、锌、镁、铝、铜等金属的特性与用途知识介绍